大同:四大赛道激发转型发展澎湃动能
添加时间: 2024-04-26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

大同市御河两岸生态画卷。

左云县风力发电机迎风发电。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赵丹摄

假日期间,大同古城内鼓楼东街游人如织。

大同市云州区三利集团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大同市灵丘县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外景。


“晋创谷·大同”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高速飞车大同(阳高)试验线成功完成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年均PUE小于1.2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个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大怀线特高压外送电工程稳步推进,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四月的大同,繁花盛开,从产业升级到动能转换,从先进制造业到新兴产业,从变革创新到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迸发出快速发展的强音,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项目建设的新跨越,处处涌动着转型发展的滚滚春潮。

“惟改革创新者胜”,从许家窑人飞索掷兽、点燃史前星火,到赵武灵王开疆拓土、锐意革故鼎新,再到孝文帝太和改制、加快民族融合,大同因改革而兴、因转型而盛。

风好正是扬帆时,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大同市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目标的实现之年。全市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战略,锚定“八型八地”定位、聚焦“八链合作”路径,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健全完善“15886”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

抢抓机遇 奋楫争先

过去的一年,大同市在经济增长、转型发展、民生惠及、风险防范、安全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总体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该市共储备项目1845个,总投资567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总投资2477亿元,产业类总投资3200亿元。

从体制机制保障到各领域深度合作,在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战略中,大同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先后与京津冀地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个,签约金额599.5亿元,已开工27个,完成投资17.1亿元。全市向京津冀地区开票销售630.3亿元,同比增长9.2%;从京津冀地区净流入资金294.4亿元,同比增长18.6%,该市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互动、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实现良好开局。

科技(先进制造业)方面,总投资2.08亿元的恒和年产2千吨非晶及纳米晶软磁材料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鲁艺机械新兴托辊制造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煤基新材料研发中心、总投资43亿元的江苏能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MW/400MWh重力储能项目和重力储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稳步进行。

能源转型初见成效,双雁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动力板块、青霉素板块去年底开始生产,预计年销售收入8亿元。成功引进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星云电子等一批头部企业,电动重卡、光伏新技术、高性能电池、逆变器、充电桩等一批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布局。

特优农业发展势头正猛,成功引入总投资25.8亿元的天镇县铭宸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8.7亿元的阳高寿光昇景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及总投资10亿元的云州区农副产品物流批发市场项目。

文旅消费领域热度不减,总投资30亿元的古城东南邑文旅项目、总投资20.5亿元的古城西北隅(户部角)休闲文化综合体项目未来将成为游客沉浸式游览的新去处。

向“新”而行 科技攻“尖”

以“四大赛道”为桥、以重点产业做船,大同市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狠抓“四大赛道”,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大同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4月3日,“晋创谷·大同”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是继太原先行区后全省布局落子的又一家科创园区,这是对大同的信任,更是对大同的期待。园区由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智酷公司合作运营,充分发挥大同市区位优势,聚焦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京晋协同创新生态新高地、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和山西产业转型升级试验田。

“晋创谷·大同”正是大同市紧紧扭住创新引领这个“牛鼻子”,加速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因时而动、乘势而上,近年来,全市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材、通用航空等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中关村产业园落户该地,围绕高速飞车、高性能碳纤维、地热能等优势领域,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实验室和中试平台,落地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产业链补链强链行动,以高速飞车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加速配套的飞车产业园、“沿途下蛋”的飞轮储能项目、飞车科普基地稳步推进,未来,把中车、中兵、晋能、大齿、太重等本地企业都吸纳进来作为“链条”企业,逐步打造“飞车”全链条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圈。同时,重点瞄准前沿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项目以及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加速发展。

追光逐绿 乘风前行

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熠熠生辉,一座座风机矗立山脊、迎风而立……“风”起塞上,“绿”涌云中,新能源正源源不断地为大同市发展注入清洁动力。

从统筹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风电、光伏并网容量位列全省第一;从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到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大同市加快推进光伏、风电、氢能、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目前,全市电力总装机接近1700万千瓦,年发电量600亿千瓦时左右,外送电量400多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装机已经超过了50%,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30%,综合能源优势越来越凸显。

目标令人振奋,号角已经吹响。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及配套电源工程持续推动,3个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中,国电湖东和同热三期已经开工,中煤项目力争年内开工。作为全国12大基地之一的晋北60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全力以赴争取年底建成。

上述项目建成后,预计到2025年,大同电力总装机将突破3000万千瓦,发电量将突破100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在40%左右,该市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电基地。

依托能源优势,重点发展储能、算力中心、电动重卡、现代医药、再生金属等用能产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推动煤炭智能安全开采、清洁高效利用、从燃料向原料转化,实现煤炭的“吃干榨尽”;布局储能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新技术,抢抓新能源发展新机遇,加快发展地热、绿氢等其他新能源产业;推动联合陕汽、宁德时代、上海犀重合作的牵引车项目、犀重集成电驱桥及集成模块生产基地稳步推进;进一步发展数据产业,逐步构建服务京津冀的算力中心、存力中心、数据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和数字服务业聚集基地。

产业蝶变 农业生金

春回大地,田地里,拖拉机、旋耕机大展拳脚,果园里,清园除草、灌水追肥,4月的云中大地开启了抢农时、争天时的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高寒冷凉、火山富硒、碱性土壤、昼夜温差等自然优势,再加上良好的区位优势、物流优势,发展特优农业,大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去年以来,该市聚力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锚定“6+2”农业产业布局,持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力度。百胜(中国)、先正达等行业龙头相继在同投资,仅天镇、阳高便吸引山东寿光设施农业投资44.5亿元。

今年,全市将谋划实施农业产业类项目148个,续建项目83个。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下经济、渔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重点板块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做好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建设,串联一、二、三产业;抓好稳粮保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力争设施农业上档升级、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渔业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多业态融合、黄花产业做优做强、黄芪产业联动发展。

转理念、换思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农业已逐渐变为资金密集、科技密集的新兴产业。以工业化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同时守住绿色化底线,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文旅融合 四季火热

2024年春节期间,古城大同张灯结彩,灯彩荟、光影秀、年味儿市集“热辣滚烫”。据统计,全市30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314%;门票收入3670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51%。云冈石窟、恒山、华严寺接待游客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54%、1028%、362%。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排名全国冰雪运动热门雪场第三名。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大同则被权威媒体列为游客净流入前五的旅游城市。

项目为王、文化为魂。近年来,大同市聚焦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和全省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建立旅游业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把文旅产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龙头景区持续做强,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恒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长城核心展示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古城历史院落修缮、公共设施配套、立面改造、路网织补、灯光亮化、水系贯通等工程建设进度喜人,特色街区、品牌酒店、主题博物馆、沉浸式演艺、商业综合体等业态布局不断探索新空间,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深化与京津冀研学机构对接合作,力争全年研学旅游规模达到40万人次。

创新理念做活融合业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加速推动浑源县文旅康养集聚区丰富产品和服务,加快创建黄经世家、汤头温泉等4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推动云州区等4个县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李强 彭国强

上一条: 岚县“长三角”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仪式在沪举行
下一条: 沪上招贤纳士 山海“双向奔赴”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服务
大同:四大赛道激发转型发展澎湃动能
添加时间: 2024-04-26     新闻来源:山西日报     点击数:

大同市御河两岸生态画卷。

左云县风力发电机迎风发电。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赵丹摄

假日期间,大同古城内鼓楼东街游人如织。

大同市云州区三利集团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大同市灵丘县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外景。


“晋创谷·大同”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高速飞车大同(阳高)试验线成功完成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年均PUE小于1.2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个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大怀线特高压外送电工程稳步推进,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开工建设……四月的大同,繁花盛开,从产业升级到动能转换,从先进制造业到新兴产业,从变革创新到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迸发出快速发展的强音,一组组崭新的数据,见证着项目建设的新跨越,处处涌动着转型发展的滚滚春潮。

“惟改革创新者胜”,从许家窑人飞索掷兽、点燃史前星火,到赵武灵王开疆拓土、锐意革故鼎新,再到孝文帝太和改制、加快民族融合,大同因改革而兴、因转型而盛。

风好正是扬帆时,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大同市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目标的实现之年。全市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战略,锚定“八型八地”定位、聚焦“八链合作”路径,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健全完善“15886”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

抢抓机遇 奋楫争先

过去的一年,大同市在经济增长、转型发展、民生惠及、风险防范、安全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总体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该市共储备项目1845个,总投资567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总投资2477亿元,产业类总投资3200亿元。

从体制机制保障到各领域深度合作,在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战略中,大同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先后与京津冀地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个,签约金额599.5亿元,已开工27个,完成投资17.1亿元。全市向京津冀地区开票销售630.3亿元,同比增长9.2%;从京津冀地区净流入资金294.4亿元,同比增长18.6%,该市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互动、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实现良好开局。

科技(先进制造业)方面,总投资2.08亿元的恒和年产2千吨非晶及纳米晶软磁材料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鲁艺机械新兴托辊制造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煤基新材料研发中心、总投资43亿元的江苏能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MW/400MWh重力储能项目和重力储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稳步进行。

能源转型初见成效,双雁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动力板块、青霉素板块去年底开始生产,预计年销售收入8亿元。成功引进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星云电子等一批头部企业,电动重卡、光伏新技术、高性能电池、逆变器、充电桩等一批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布局。

特优农业发展势头正猛,成功引入总投资25.8亿元的天镇县铭宸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8.7亿元的阳高寿光昇景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及总投资10亿元的云州区农副产品物流批发市场项目。

文旅消费领域热度不减,总投资30亿元的古城东南邑文旅项目、总投资20.5亿元的古城西北隅(户部角)休闲文化综合体项目未来将成为游客沉浸式游览的新去处。

向“新”而行 科技攻“尖”

以“四大赛道”为桥、以重点产业做船,大同市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狠抓“四大赛道”,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大同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4月3日,“晋创谷·大同”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是继太原先行区后全省布局落子的又一家科创园区,这是对大同的信任,更是对大同的期待。园区由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智酷公司合作运营,充分发挥大同市区位优势,聚焦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京晋协同创新生态新高地、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协同区和山西产业转型升级试验田。

“晋创谷·大同”正是大同市紧紧扭住创新引领这个“牛鼻子”,加速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因时而动、乘势而上,近年来,全市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材、通用航空等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中关村产业园落户该地,围绕高速飞车、高性能碳纤维、地热能等优势领域,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实验室和中试平台,落地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产业链补链强链行动,以高速飞车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加速配套的飞车产业园、“沿途下蛋”的飞轮储能项目、飞车科普基地稳步推进,未来,把中车、中兵、晋能、大齿、太重等本地企业都吸纳进来作为“链条”企业,逐步打造“飞车”全链条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圈。同时,重点瞄准前沿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项目以及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加速发展。

追光逐绿 乘风前行

一排排光伏板鳞次栉比、熠熠生辉,一座座风机矗立山脊、迎风而立……“风”起塞上,“绿”涌云中,新能源正源源不断地为大同市发展注入清洁动力。

从统筹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升,风电、光伏并网容量位列全省第一;从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到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大同市加快推进光伏、风电、氢能、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目前,全市电力总装机接近1700万千瓦,年发电量600亿千瓦时左右,外送电量400多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装机已经超过了50%,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30%,综合能源优势越来越凸显。

目标令人振奋,号角已经吹响。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及配套电源工程持续推动,3个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中,国电湖东和同热三期已经开工,中煤项目力争年内开工。作为全国12大基地之一的晋北60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全力以赴争取年底建成。

上述项目建成后,预计到2025年,大同电力总装机将突破3000万千瓦,发电量将突破100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在40%左右,该市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电基地。

依托能源优势,重点发展储能、算力中心、电动重卡、现代医药、再生金属等用能产业。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推动煤炭智能安全开采、清洁高效利用、从燃料向原料转化,实现煤炭的“吃干榨尽”;布局储能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光伏新技术,抢抓新能源发展新机遇,加快发展地热、绿氢等其他新能源产业;推动联合陕汽、宁德时代、上海犀重合作的牵引车项目、犀重集成电驱桥及集成模块生产基地稳步推进;进一步发展数据产业,逐步构建服务京津冀的算力中心、存力中心、数据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和数字服务业聚集基地。

产业蝶变 农业生金

春回大地,田地里,拖拉机、旋耕机大展拳脚,果园里,清园除草、灌水追肥,4月的云中大地开启了抢农时、争天时的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高寒冷凉、火山富硒、碱性土壤、昼夜温差等自然优势,再加上良好的区位优势、物流优势,发展特优农业,大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去年以来,该市聚力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锚定“6+2”农业产业布局,持续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力度。百胜(中国)、先正达等行业龙头相继在同投资,仅天镇、阳高便吸引山东寿光设施农业投资44.5亿元。

今年,全市将谋划实施农业产业类项目148个,续建项目83个。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下经济、渔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重点板块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做好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建设,串联一、二、三产业;抓好稳粮保供,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力争设施农业上档升级、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渔业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多业态融合、黄花产业做优做强、黄芪产业联动发展。

转理念、换思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农业已逐渐变为资金密集、科技密集的新兴产业。以工业化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同时守住绿色化底线,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文旅融合 四季火热

2024年春节期间,古城大同张灯结彩,灯彩荟、光影秀、年味儿市集“热辣滚烫”。据统计,全市30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314%;门票收入3670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51%。云冈石窟、恒山、华严寺接待游客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54%、1028%、362%。万龙白登山国际滑雪场排名全国冰雪运动热门雪场第三名。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大同则被权威媒体列为游客净流入前五的旅游城市。

项目为王、文化为魂。近年来,大同市聚焦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和全省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建立旅游业发展标准体系,加快把文旅产业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龙头景区持续做强,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恒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长城核心展示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古城历史院落修缮、公共设施配套、立面改造、路网织补、灯光亮化、水系贯通等工程建设进度喜人,特色街区、品牌酒店、主题博物馆、沉浸式演艺、商业综合体等业态布局不断探索新空间,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深化与京津冀研学机构对接合作,力争全年研学旅游规模达到40万人次。

创新理念做活融合业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加速推动浑源县文旅康养集聚区丰富产品和服务,加快创建黄经世家、汤头温泉等4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推动云州区等4个县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李强 彭国强

上一条: 岚县“长三角”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仪式在沪举...
下一条: 沪上招贤纳士 山海“双向奔赴”